网站地图 | 登录 | 注册 | 投稿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实践 > 实践感悟 >

陕理工学子实践故事:在推普调研中做方言墙前的破冰者

来源:陕西理工大学 编辑:谢宗钰 牛徐梦想 时间:2025-08-26
导读: 七月的汉中,暑气蒸腾。一辆载着八名聚力推普·声动乡野实践团成员的大巴,蜿蜒穿行于南郑区的山间公路。窗外梯田层叠,灰瓦农舍掠过。车内,队长反复核对着流程,语言学专业的队员翻阅着方言研究笔记,摄影师则时刻准备捕捉行程点滴。彼时,我们怀揣着厚厚...

七月的汉中,暑气蒸腾。一辆载着八名聚力推普·声动乡野实践团成员的大巴,蜿蜒穿行于南郑区的山间公路。窗外梯田层叠,灰瓦农舍掠过。车内,队长反复核对着流程,语言学专业的队员翻阅着方言研究笔记,摄影师则时刻准备捕捉行程点滴。彼时,我们怀揣着厚厚一叠普通话调查问卷,心中满是调研的期待,未曾想,这段深入濂水镇与黄官镇的旅程,竟让我们对沟通二字有了如此深刻的体悟。

微信图片_20250826190343.png

图为实践团部分成员合影。王一坤 供图

一、初遇方言墙:从碰壁到破冰

黄关镇的首日调研,我们便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挑战。“阿姨,您平时说普通话吗?”队员微笑着递上问卷。“啥子?普啥子话?”豆腐摊前的大婶一脸茫然。

陕南方言独特的语调与词汇,构成了一道无形的。许多老人难以理解问卷内容,沟通陷入僵局。尝试用刚学的方言解释问卷调查,却不慎说成问纸查票,引来善意的哄笑。

面对这道方言墙,我们迅速调整策略:放下纸笔,先与村民拉家常。学教育的队员带着孩子们唱起普通话儿歌,其他成员则用手机播放标准发音引导模仿。渐渐地,老人们开始愿意尝试,他们带着浓重口音的川普(陕西口音普通话)虽然常让我们忍俊不禁,但那份学习的热情却无比珍贵——沟通的桥梁,在笑声与尝试中悄然搭建。

ed9941cc913edbdc0ad0a31d6d5b3ab.jpg

图为实践团走访村民。王一坤 供图

二、走进双语世界:钥匙与桥梁的并存

在两河镇小学,一个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:低年级的孩子能用普通话与我们流畅交流,但一回到家,便自然切换成方言。在学校说普通话,回家说土话,不然爷爷奶奶听不懂。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道出了原因。当地语文老师解释,普通话是学校的语言,方言则是生活的语言

这让我们豁然开朗:推广普通话,并非取代方言,而是赋予孩子们多一把沟通世界的钥匙。于是,我们设计了一个小游戏:先用普通话讲故事,再用方言复述。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,在语言的自由切换中,我们看到了不同语言沟通的可能性——普通话与方言,可以和谐共存,各自精彩。

e61fc3417779fc46ee32610a0e0f984.png

图为实践团成员带孩子们玩游戏。王一坤 供图

三、归途顿悟:沟通是双向奔赴的桥梁

一周后,带着填满的问卷和沉甸甸的回忆,实践团踏上归程。车厢里,队员们分享着感悟。推广普通话,不是要覆盖方言,而是让人们多一种选择。队长总结道。对,它更像一座桥,摄影师补充道,桥这头连着故土乡音,那头通向广阔天地。

翻阅笔记,那些温暖的瞬间历历在目:豆腐摊大婶终于能用普通话说出谢谢;孩子们在游戏中自如穿梭于两种语言……这次调研,表面上是我们在助力村民学习普通话,更深层的,是村民们给予我们的一次深刻教育:真正的沟通,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灌输,而是建立在双向理解与尊重基石上的共鸣。语言如此,文化的交融与传承,亦然。

0f3194cd0cb8835c55c2cb53492dda5.jpg

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。杨溢睿 供图


责任编辑: 谢宗钰 牛徐梦想
声明:本文转自于互联网,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。
【扫描二维码·分享本页面】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版权说明
  • 服务协议
  • 我要投稿

  • Copyright © 2010-2021 陕西大学生网. All Rights Reserved
    陕西大学生网 -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
    陕ICP备15014909号-3

   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

    Top